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资格 > 阅读资料 >

教师资格面试备考: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

2022-04-21 14:21:55| 来源:黑龙江中公教育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是连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作为本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及政治制度演变背后的规律和原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中国古代制度的时空演变,认识到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说学情

过渡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对学情有所把握。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为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而且在之前的学习中已反复学习过中国古代的各项政治制度,但是对于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如何演变缺乏一个整体的认知,也不清楚演变背后的规律和原因。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解决学生的知识短板,提升学习历史的综合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围绕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研读《后汉书》和《清史稿》,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中枢机构的发展,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观念。

2.通过学习中国历代政治制度,体会其社会形态和具体制度上的差异,加深时空观念,贯彻唯物史观。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我国灿烂而悠久的政治智慧,以宏观的视野认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演进,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感悟家国情怀。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语: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我的教学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情况。

【难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规律及原因。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进行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就进入了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采取多媒体导入的方式。

我会在多媒体展示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片段提问:秦朝建立之后,曾围绕地方行政制度进行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任何一个朝代都有其在政治制度上的转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到底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呢?顺势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疑导入的方式能够为课堂制造悬念,烘托氛围。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首先,我会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总结出夏、商、西周分别采用什么政治制度。接着,我会请学生结合课本回答问题:商周时期王的权利是绝对的吗?是什么影响着王的决策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原始的民主传统在政治中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归纳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针对这部分内容,首先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总结秦朝政治制度。学生回答后,我会展示“书同文字”木方图片和秦直道遗址图片,并提出问题:面对如此庞大的帝国,秦始皇采用了何种方式来保证政令通达?在学生了解文书制度后,我会强调秦朝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转折点。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将历史信息直观呈现出来,联系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温故知新。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所以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我会利用史料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来突破。

针对中央我会出示选自《后汉书》和《清史稿》的两则史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行政中枢的演变及规律。学生结合知识储备、史料及课本内容不难说出行政中枢的演变概况。我会针对学生回答补充并总结出历代行政中枢变化的总趋势是宰相权力不断被削弱,君主权力不断加强。

针对地方我会播放《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视频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行政区划变化背后的原因。

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和其中闪烁的政治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历史的能力,加深对中国古代制度的时空演变及规律、原因的理解,并升华家国情怀。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为了保证我本课的教学质量,我会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进行。

2.作业:课下思考,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为何要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有什么历史作用?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探究我古代政治制度的魅力。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比较重视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

THE END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伊春中公ly)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伊春中公教育

微信号:yichunoffcn

立即关注

热门招聘关注查看备考干货关注查看实时互动关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