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的考试即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包含了不少知识点: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教育心理学基础等,今天带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心理学篇章当中记忆部分的关于遗忘的原因,同时在梳理完知识点后,会呈现一定难度的考题,以便大家练习和明白该部分知识点的考查形式。
该部分知识点在学习时需要大家掌握理论名称对应的提出者以及观点的一一对应,这也是在考试当中常考查单项选择题形式之一。除此之外还需要理解性记忆不同理论的观点,因为在考试中常考一个生活现象对应相关理论,俗称例子型单项选择题。
我们都知道完整的记忆环节包含了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在这一过程中,第二个环节就是保持,而作为记忆的最大变化——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再认回忆发生错误。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不同的人对于遗忘的看法。
一、记忆痕迹衰退说(自动消退)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
主张: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巴甫洛夫家的狗学习了铃声的含义代表的是有食物,因而听见铃声响会流口水,而在实验后面狗再听到铃声不再流口水,那是因为狗忘记了铃声所代表的食物的含义。同样的,如果用巴甫洛夫的观点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忘记之前学过的知识,那一定是因为我们学完过后没有再强化(复习)。
二、干扰抑制说
代表人物:詹金斯和达伦巴希
主张: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用这一观点来解释为什么我现在会忘记之前学习的东西,是因为我学完这一知识点后我又去做了其它事情或者记忆了其它内容,中途记的这些东西干扰了我对以前学的东西的回忆。比如我昨天背了十个单词后又去电影院看了一部英语电影,现在我来回忆昨天记的单词时就会受到中途看的电影的干扰。
这种学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在对无意义材料的识记中,前摄抑制是造成遗忘的重要原因之一。倒摄抑制: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难度、时间的安排以及识记的巩固程度等种种条件的制约。从一天的学习效果来看,我们早上学习会受到中午和晚上学习的影响,即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也就是早上学习会受到倒摄抑制。同理,晚上学习会受到前摄抑制。
与这一学说相关联的还有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系列开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或者首位效应;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我们在看一本书时,往往对书的开头和结尾印象会比较深刻,这其实就分别体现了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三、同化说
代表人物:奥苏贝尔
主张: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例如,我们学完了教资科目二的知识,当有人问我们教资科目二考些什么时,我们通常很难把里面的知识点逐一告诉他人,而是用教育基础知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这些概括性较高的词来代替具体知识点。再比如,当小朋友先学乌鸦、鸵鸟、燕子的生活习性以及特点,再去学习鸟类的概念特点后,他们可能不再单独记乌鸦、鸵鸟、燕子的特点,而是去记整个鸟类的特点,而逐渐遗忘了乌鸦、鸵鸟、燕子这些比较低级的概念。
四、动机说(压抑说)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张: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弗洛伊德强调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引起的,这些情绪可能是紧张、愧疚、也有可能是高兴等等。我们生活中常出现的吵架时一激动忘词,上台发言紧张激动突然忘词等现象都可以用这以理论来解释。
五、提取失败说代表人物:图尔文
主张: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而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因此在图尔文看来我们忘记也并非真正的忘记。
在图尔文看来我们提取记忆的过程就好比去图书馆里找一本书。但凡我们知道有关这本书的书名或作者,亦或是索引号等信息(线索),那么,我们一定会在图书馆众多藏书当中找到这本书。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回忆那些有口诀的知识点比没有口诀的知识点要容易得多。
跟提取失败说有关的还有一个舌尖现象,它指的是明明知道而当时又回忆不起来的现象,即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比如,我们见到多年未见的初中同学,你心里是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的,但就是无法说出口,这时候你这位同学给你提供一些个人线索,说他当时就坐你后面,你很可能马上就能叫出他的名字了。
【试题再现】
1.电视剧《柒个我》中,男主因为童年的痛苦和对女主的愧疚导致忘记自己的名字叫沈远夜,这一现象符合( )遗忘理论。
A.干扰抑制说 B.同化说 C.提取失败说 D.动机说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忘的原因。动机说由弗洛伊德提出,这种理论主张认为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题干中,男主是因为童年的痛苦和对女主的愧疚导致的遗忘,是压抑痛苦记忆产生的,因此,符合动机说的遗忘理论。D项正确。
A项:干扰抑制说的代表人物是詹金斯和达伦巴希。这种理论主张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这种学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干扰的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同化说的代表人物是奥苏贝尔。这种理论主张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提取失败说的代表人物为图尔文。这种理论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之所以无法回忆,是因为个体在提取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如果有恰当的线索提示,个体就能很快将信息提取出来。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小白因为学习了英文字母的读法,而忘记了拼音的读法,这能够支持遗忘原因的哪一种理论学说( )
A.同化说 B.干扰抑制说 C.动机说 D.提取失败说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忘的原因。干扰说是指,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这种学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题干中,小白因为学习了英文字母的读法,而忘记了之前学习的拼音的读法,学习了新的忘记了之前的体现的是倒摄抑制。B项正确。
A项:同化说是指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动机说,也叫压抑说。是指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日常生活中,由情绪紧张引起的遗忘,就是动机说的体现。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提取失败说,也叫舌尖现象。是指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遗忘是失去了线索或线索错误所致,而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小红把古诗背的滚瓜烂熟,但是老师一提问,小红由于紧张一句话也背不出。这种遗忘的原因是( )。
A.同化说 B.干扰抑制说 C.动机说 D.提取失败说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忘的原因。干扰说是指,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这种学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题干中,小白因为学习了英文字母的读法,而忘记了之前学习的拼音的读法,学习了新的忘记了之前的体现的是倒摄抑制。C项正确。
A项:同化说是指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同化说的代表人物是奥苏贝尔。这种理论主张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同化说的代表人物是奥苏贝尔。这种理论主张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提取失败说,也叫舌尖现象。是指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遗忘是失去了线索或线索错误所致,而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