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事业单位 > 阅读资料 >

2022黑龙江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主旨题对策选项,选不选,你拿捏准了吗?

2022-05-19 09:55:17| 来源:伊春中公教育

对于行测言语主旨题,对策选项时而被捧在手心,时而被弃若敝屣。面对眼前的它,选不选?今天,就让我们瞧瞧这类题目的“庐山真面目”,一起来拿捏。

(一)文段主旨即是对策。

【例】《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真正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人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增进了感情。实际上,“诗词综艺热”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正如语文教育专家所说,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强烈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有着自己的受众,其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人去做传播工作,能不能创新传播形式,做到既有趣味又有内涵。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诗词综艺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回归

B.当代国人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C.中国文化自信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D.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需要加大创新力度

【中公解析】D。文段首先指出《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的意义;接着说明“诗词综艺热”出现的背景;最后基于上文背景,提出对策建议:优秀传统文化本就有自己的受众,关键在有没有人做传播工作,能不能创新传播形式,做到既有趣味又有内涵。那么文段主旨即强调传统文化传播的对策。

A项“诗词综艺热”的意义,B项文化需求的特点、C项文化自信的特点,都不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

D项与文段主旨同义。

本题通过“关键”二字引出主旨,为对策。正确选项D为对策选项。

所以,当文段主旨即对策,同义的对策选项,便是我们的不二之选!

(二)文段围绕问题展开,但没有明确给出对策。

【例】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上浮形成水华。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造成生态失衡。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染物质不断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为蓝藻的暴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段话意在强调:

A.谨防蓝藻上浮形成水华阻隔氧气进入水体

B.蓝藻暴发会影响生态平衡以及水资源开发

C.治理水体污染是控制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

D.适当引种蓝藻吸收氮磷元素以优化水环境

【解析】C。文段首先指出蓝藻上浮形成水华,有两方面的危害;然后分析了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导致的水体污染是蓝藻暴发的原因。可推知,文段主旨:要避免蓝藻暴发的危害,应切断蓝藻暴发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即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治理水体污染。

A项“阻隔氧气进入水体”是蓝藻形成水华的危害之一,危害概括不全面;另外文段已经指明蓝藻上浮的原因是不合理开发利用形成了水体污染,“谨防蓝藻上浮”的对策也不明确。

B项本身说法就错,文段中蓝藻暴发是水资源不合理开发的结果。

C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

D项“适当引种蓝藻”从文段推不出,虽是对策表述,然而“药不对症”。

所以,当文段围绕问题展开,且没有给出对策,正确选项是根据原因/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若选项对策都不是针对文段原因/问题提出的,那么选择文段问题的概述,该情况较少)。

(三)文段主旨非对策,且不是围绕问题展开。

【例】传统的史学研究,由于其对象大都是“不能说话的”档案和文献资料,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它们只是扮演“法官”角色的研究者们审判的“被告”,而这个“被告”在法庭上没有任何为自己辩护的权利。所以,不同的“法官”由于其使用的审判规则不一样,尽管这个规则非常科学和准确,但是造成对相同问题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运用同样的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却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果

B.运用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应当谨慎,而不能武断

C.研究历史还应注重运用“能说话的”史料

D.应当制定统一的规则来规范对档案和文献资料的研究

【解析】A文段首先以“法官”“被告”的比喻,阐述了传统史学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然后以“所以”得出结论:不同的研究者由于使用规则不一样,造成对相同问题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

A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

B项“应当谨慎,不能武断”推不出,文段压根没说不谨慎的问题。

C项“应注重运用“能说话的”史料”,文段内容没有提及能说话的史料。

D项“应当制定统一的规则”推不出。文段“审判规则不一样,尽管这个规则非常科学和准确”,作者只是客观陈述规则的特点,且“非常科学和准确”表明作者并不否定规则,规则不存在问题。

本题中,BCD都是对策表述,但并非主旨,尤其易错项D。所以,当文段既没有给出对策,也不是围绕问题展开,对策选项一般不选。

主旨题的对策选项选不选,你学会拿捏了吗!未来还需做题总结,真正习得拿捏之术,让题目在你面前拉垮!

THE END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伊春中公ly)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伊春中公教育

微信号:yichunoffcn

立即关注

热门招聘关注查看备考干货关注查看实时互动关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