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理学都一直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认知过程部分——注意的内容。在这里,也需给大家提个醒,虽然注意这部分内容编撰在认知过程这章当中,但注意仍然是一种伴随状态,并非独立的心理过程哦。
注意是什么?我们平常在生活中经常会提到这个词,例如注意听、注意看、注意思考等等,注意往往是指将我们的心理指向某一个方面并保持一种集中的状态,因此在心理学的定义中,我们认为注意就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那么我们所说的注意都是由同一种事物引起的同种状态吗?并不是,我们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不仅人类有,动物也有。例如小狗在过马路时,如果听到汽车的鸣笛声也会不自觉地看向周围,并停止继续行走,此时鸣笛声引起小狗的这种注意,就是一种没有目的、不需要克服困难、自然而然产生的无意注意。那么什么样的事物更能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呢?一般来说刺激物越新异、强度越大、具有运动变化、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越大,越能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例如在烈日炎炎的夏日,当所有人都身着短袖,此时出现了一位穿着羽绒服的民众,就更容易引起周围人的关注,这就体现刺激物的新异性以及与背景差异之间过大而引起的无意注意。又或者在安静的考场,突然传来一声巨响,也容易吸引考生注意,这是由于强度过大而引起的无意注意。当然除了刺激物本身的原因以外,人的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情感态度,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人的心境、主观期待,也会引起不同的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我们在自学教育学、心理学内容时,往往很困很饿很痛苦,但仍然会克服这些困难为了达到最终的目的,此时我们对于学习的注意就属于有意注意。一般来说,目的性越强、意志力越坚定、越能抵抗干扰的人有意注意状态也更强,更能保持集中、长时间的注意。此外,对于事物的间接兴趣也容易引发个体的有意注意,例如孩子为了得到奖励而学习、成人为了得到薪酬而工作,都是由于对活动最终结果的兴趣促使其不得不集中注意。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它是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地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达到的,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如我们在自学心理学的过程中,由原来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转向发现心理学的奥秘之处,从而主动探索其深义的过程就是一种由有意注意转向有意后注意的状态。有意后注意既服从于当前的活动目的与任务,又能节省意志的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因此应着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有意后注意。要想培养出良好的有意后注意:第一,培养有意后注意的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直接兴趣;第二,要做到熟练和系统化。
注意现象伴随在个体生存发展的方方面面,善于利用注意才可以使学习、工作效率愈高。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