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 > 阅读资料 >

2018黑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十九认知过程

2018-09-05 19:37:35| 来源:

五、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二)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

间接性是指不是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2.概括性

思维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三)思维的种类

1.根据发展水平不同划分

根据发展水平不同,可将思维划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是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直观问题时的思维过程。

(2)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人脑对表象进行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用语言符号进行的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划分

(1)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2)分析思维

分析思维是经过逐步分析后,对问题解决作出明确结论的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划分

(1)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划分

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将思维划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再造性思维

再造性思维(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

创造性思维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

①流畅性: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②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③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

5.根据思维过程的依据划分

根据思维过程的依据来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1)经验思维

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

(2)理论思维

理论思维是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为依据,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所谓问题,就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指向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实现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

4.功能固着;

5.原型启发。

6.动机的强度

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的关系,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佳。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1 2 3 4 5 6

THE END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摩卡)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伊春中公教育

微信号:yichunoffcn

立即关注

热门招聘关注查看备考干货关注查看实时互动关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