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 > 阅读资料 >

2018黑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十九认知过程

2018-09-05 19:37:35| 来源:
2018黑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推荐
笔试公告 报名入口 报名流程 科目代码
笔试时间 面授课程 加入qq群 信息汇总

2018黑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进入备考阶段,特准备2018黑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十九认知过程,希望对各位考生备考有所帮助,更多2018黑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请关注中公黑龙江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互动交流请加入qq群:147935069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于认知过程的相关知识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以及中学生的特点重点掌握。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比如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等应重点掌握,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第一节 认知过程

【知识提要】

1.感觉;2.知觉;3.注意;4.记忆;5.思维;6.想象。

【知识速记】

一、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

根据感觉所接受信息的来源和感受器在个体身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

1.外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2.内部感觉

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分为: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1)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是反映我们身体内部状况及各器官活动变化状态的感觉。

(2)运动觉:就是关节肌肉的感觉。它传递人们对四肢位置、运动状态及肌肉收缩程度的信号。

(3)平衡觉:也叫静觉或姿势感觉。这种感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与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化(如加速或减速)。

(三)感觉的特性

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两种特性。

1.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现象。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2.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1)同时对比

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同时对比。

(2)继时对比

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继时对比。

3.感觉后象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也叫做感觉后效。

感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

(1)正后象

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象叫正后象。

(2)负后象

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叫负后象。

4.感觉的相互补偿

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5.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二、知觉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2.时间知觉: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时间知觉有两种:一是现在是什么季节、几号、几点。二是知觉现在时刻与过去某一时刻的长短。

3.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运动知觉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1)真动知觉:物体发生实际的空间位移所产生的运动知觉,即物体在按一定的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连续位移时,人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

(2)似动现象:将实际不动的物体知觉为运动的,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现象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种。

①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就会感觉到一个刺激物在向另一个刺激物做连续运动。

②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

③自主运动:如果你在黑暗的房间紧盯一个燃烧的烟头,过一段时间后,便会感觉它似乎在不停地游走。

错觉: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幻觉: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情况下出现的虚幻知觉。

1 2 3 4 5 6

THE END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摩卡)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伊春中公教育

微信号:yichunoffcn

立即关注

热门招聘关注查看备考干货关注查看实时互动关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