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考试中,方程法是一个很重要的解题思想,而列方程的核心就是找到等量关系。但是有的题等量关系不是很明显,这类题有个共同特征:用多种方案去解决一个问题。既然有多种方案,那就可以形成对比,对比下来就会存在不变量,我们可以以此不变量为等量关系列方程,进而求解。
【例1】某企业职工筹款给甲村学龄儿童购买学习用具,如按100元/人的标准执行则资金剩余550元,如按120元/人的标准执行则还需筹集630元。现额外筹集2510元,且最终按80元/人的标准,正好能给甲、乙两村的学龄儿童购买学习用具。问乙村学龄儿童有多少人?
A.50 B.53 C.56 D.59
【中公解析】题中共有两种资金执行标准,对比下来发现无论哪一种标准资金总量一定。设甲村学龄儿童为x人,可列方程:100x+550=120x-630,解得x=59,则原来筹款资金为100×59+550=6450元。现额外筹集2510元,则共有6450+2510=8960元。根据“80元/人的标准”,可得甲乙两村学龄儿童共有,则乙共有112-59=53。故答案为B。
【例2】救灾部门紧急运送两批大米分给受灾群众。已知甲村人数是丙村的2倍,如果两批大米都给甲村,每人正好能分24斤;如果第一批大米分给乙村,每人正好能分12斤,第二批大米分给甲、乙、丙三个村。每人正好能分4斤。为尽量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需求,现决定另运送一批面粉分给甲村,并将两批大米都分给乙、丙两村。问乙、丙两村平均每人分到的大米重量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A.不到14斤 B.14~15斤之间 C.15~16斤之间 D.16斤以上
【中公解析】题中以两种不同分法分大米,对比之下两批大米的总重量不变。设丙村有x人,则甲村有2x人;乙村有y人。可列方程:24×2x=12y+4×(2x+y+x),,故两批大米都分给乙、丙两村,平均每人分到的大米重量为斤。正确答案为B。
【例3】某单位有2个处室,甲处室有12人,乙处室有20人。现在将甲处室最年轻的4人调入乙处室,则乙处室的平均年龄增加了1岁,甲处室的平均年龄增加了3岁。问在调动之前,两个处室的平均年龄相差多少岁?
A.8 B.12 C.14 D.15
【中公解析】根据题意可得,调动前后甲、乙两处室的年龄之和不变。不妨设调动前甲处室的平均年龄为x岁,乙处室的平均年龄为y岁,则调动后甲处室的平均年龄为(x+3)岁,乙处室的平均年龄为(y+1)岁。则有12X+20y=8(x+3)+24(y+1),解得x-y=12,所以调动前两个处室的平均年龄差为12岁。
此类题在近年考试中,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值得大家下去多找同类型去练习,熟能生巧,才能在考场上稳稳拿分。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