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许多行业为有效防控疫情不得不按下“暂停键”,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为了进一步刺激消费,快速恢复经济,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为居民发放消费券。政府发放消费券这一方式让广大居民和消费者真正受益,达到了促进消费和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但是在发放过程中衍生而来的一些问题,如权力寻租、不理性消费等违背了其初衷和目的。
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各地纷纷以发放消费券的形式刺激消费,以尽可能弥补疫情对经济社会生活造成的冲击。对此,你怎么看?
从本质上看,各地推出的消费券,是社会再分配方式的体现,它能加速经济复苏,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也体现了各地政府勇于担当,善于运用经济规律解决社会问题的决心。
(1)分析其积极意义
①促进消费。发放消费券消费,不仅能消费完消费券提供的数额,还会带动更多的消费支出,产生显著的“乘数效应”,提升人们的消费欲望,让人们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②带动经济。能够激发因疫情影响而暂时“蛰伏”的消费需求,并且通过需求侧传导到供给侧,让企业在复工复产后能够获得新的订单和经济效益,撬动更大的消费潜能。
③新消费模式。引导消费和数字经济融合,为新型消费奠定更扎实的产业基础、群众基础,为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2)分析存在的问题
①不理性消费。消费券有利可图,容易引起市民的不理性消费,有时为了节省几十元,而多花费了几百元上千元,甚至买回来一大堆用不上的东西。
②权力寻租产生。还有可能使一些该退出市场的中小企业,由于政府指定消费,让其获取不正当利益。
③标准不清晰。各个城市消费券的使用标准不统一,政府指定的商家借机涨价也不是没有可能。
(1)前期充分调研。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居民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同时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精准发放消费券,避免造成“券发了,却少有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2)合理设置使用期限。避免出现“扎堆消费”的情况,特别是在文化旅游相关领域上,可以结合情况适当延长期限。
(3)发放要量力而行。各地区应当结合财政承受状况,科学决策消费券发放的可行性,避免盲目跟风,不搞“一窝蜂哄上”。
(4)地方政府加强监管。坚决杜绝借发放消费券之机搞强制消费,更不能把消费额度作为指标层层下压到基层。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