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三支一扶 > 招考信息 >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2006-02-13 22:01:45| 来源: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序 言

(一)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 计划》以来,我国农村贫困现象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到2000年底,除了少数社会 保障对象和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的特困人口,以及部分残疾人以外,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 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扶贫开发实现 了贫困地区广大农民群众千百年来吃饱穿暖的愿望,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团结、边 疆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我们解决了2亿多贫困人口的 温饱问题,这在中国历史上和世界范围内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

(二)扶贫开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基本解决农村贫困 人口的温饱问题只是完成这项历史任务的一个阶段性胜利。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在较长时期内存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当前尚未解 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解决的难度很大。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群众,由于生 产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他们的温饱还不稳定,巩固温饱成果的任务仍很艰巨。基本解 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其温饱的标准还很低,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小康、进而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 ,需要一个较长期的奋斗过程。至于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状况,缩小地区差 距,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继续把扶 贫开发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做出不懈努力。

(三)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01年到2010年,集中力量,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 程,把我国扶贫开发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这是贯彻邓小平同志共同富裕伟大构想和江泽民 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

一、奋斗目标

(四)我国2001—2010年扶贫开发总的奋斗目标是: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 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 ,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 状况,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

二、基本方针

(五)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在国家必要的帮助和 扶持下,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济结构,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改善生产条件,走出 一条符合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 展能力。这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也是扶贫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六)坚持综合开发、全面发展。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加强水利 、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改善社区环 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七)坚持可持续发展。扶贫开发必须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与计划生育相结合 ,控制贫困地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资源、人口和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发 展的能力。

(八)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自 强不息,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九)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要求,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时,要发挥社会主义的政治 优势,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支持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

1 2 3 4

THE END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李强国)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伊春中公教育

微信号:yichunoffcn

立即关注

热门招聘关注查看备考干货关注查看实时互动关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