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
(一)生命教育
1.生命教育的含义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2.生命教育的意义
(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3)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4)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
(5)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3.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
生命教育应该渗透到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六条途径来开展: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1)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显性学科如自然、社会、思想品德、体育、健康教育等学科中,开展生命知识和生命伦理的教育。在隐性学科如地理、生物、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中,挖掘生命教育的元素,有机融人生命教育。
(2)专题教育中融合生命教育
在学校开展的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专题教育中,全面融合生命教育,从关爱生命的视角将我们进行的各种教育内容进行整合,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赋予各种教育和管理以人文关怀。
(3)课外活动中实践生命教育
课外活动主要是指利用德育活动课、节日活动、纪念活动、仪式活动、社会实践等来实践生命教育。其中德育活动课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渠道。通过德育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生命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生命态度。
(4)教师培训是生命教育的关键
即教师要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学校可采取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实践中探索相结合的方法。
(5)家庭、社会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扩展空间
生命教育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取得满意的成效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系统,如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睦的邻里交往、融洽的社区氛围、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等。
总之,在探索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各条途径的作用,有机整合生命教育资源,构建包括学校、家庭、社会、自我四个教育支点在内的综合教育体系。
(二)生活教育
1.生活教育的含义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
2.生活教育的意义
(1)生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开展生活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
(3)开展生活教育对个体发展有重要意义。
3.学校生活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学校教育更应在教育发展中做出贡献,在学校教育中体现“生活教育”,首先,从职业和生涯规划指导中,体现生活教育的内容,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其次,通过学校实践的活动,以及教学内容的“知行统一”,在行动中实现教育为生活质量提高之内容。
根据课堂生活、课余生活、校外生活不同特点和现代社会生活的不同要求,可采取多种活动方式,充分利用生活的各个场所,有力发挥生活这种教育手段,有效达到现代教育目标。
(1)探究型活动方式
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就是促进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一般要求是:有目的地选择重演和再现的内容;通过设疑提问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探究和发现的情境;帮助组织小群体、提供优结构的材料;鼓励运用多种方式完成发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加工;开设研究性课程,让学生自己选题、设计方案、实施研究、撰写结题报告或论文。
(2)交往型活动方式
组织各种学习小组、研究小组、实践小队,不仅鼓励进行小群体内相互交流、共同协作,而且安排他们走出校门,深入社会访问调查。通过主题班会、联欢晚会、演讲和辩论比赛,增强学生自由准确地表达,和谐愉快地交往。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