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当中的主旨题还是令不少人头疼的,这类题目很多同学做起来并没有很高的准确率,而且做题的速度也没有那么快。怎样能又快又准地做这类题目呢?我们核心需要把握住题目的行文脉络。接下来中公教育以分——总文段为例,来聊一聊快速分析行文脉络的技巧。
分析行文脉络时,我们可以通过标志词快速识别文段行文脉络,进而阅读得出文段重点。以分总文段为例,其常见的标志词是总结词,如“总之”“综上”等。我们来看一道例题。
百年来,大藏经在佛教研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近代以来所产生的佛教研究成果均少不了大藏经的贡献。大藏经所收入的是历代编藏僧人过滤后的资料。从大藏经编纂的历史而言,早期的写本,重翻译域外佛典,轻中华佛教撰著;其后的刻本,虽然收入中华佛教撰著,但随意性较强;晚期的刻本,所收禅宗语录,可称浮滥。就总体而言,大藏经的功能兼具义理与信仰,其内涵则表现出重义理、轻信仰的倾向。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大藏经:( )。
A.在佛教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B.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C.在资料方面存在的局限
D.所收录的佛典种类
【中公解析】前文引入大藏经的作用,而后介绍了大藏经所收入资料的特征,最后通过“就总体而言”进行总结,指出大藏经重义理、轻信仰的缺陷,故答案选择C。文段通过总结词“就总体而言”而言,进行总结,得出重点,主旨直接是最后一句的同义替换。
除了总结词之外,指代词在段尾有时也会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如:
在讨论科学与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差异和优劣时,常常有人提出“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也会出错”的观点。这显然很正确,但在那种讨论中,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却明显是在用“所有认知方式都非完美无缺”这一事实,来故意混淆不同的认知方式。这是极具误导性的。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作者想说的是:( )。
A.在关于认知方式的讨论中不应偏离议
B.任何一种认知方式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
C.生搬“科学会出错”的观点有时会混淆视听
D.科学和宗教这两种认知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
【中公解析】通读题干,前文论述在讨论科学与宗教的差异和优劣时,有人提出一个观点,之后通过“这是极具误导性的”进行评价,所以文段的基本结构是前文引出话题,后文给出评价,重点是最后的评价,所以答案选择C。这个题目通过总结词“这”对上文进行总结,给出评价,这个时候文段重点在后文。
中公教育相信同学们应该已经对分总文段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看到主旨类题目的时候可以通过“总结词”更快地识别分总文段,提升解题正确率!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