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黑龙江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行测 >

2023黑龙江省考行测言语理解:用好指代词 巧解主旨题

2022-09-23 09:41:16| 来源:黑龙江中公教育

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片段阅读主旨题常常令考生苦恼,因为其题干较长,很多同学读完一遍还是一团雾水,根本找不到主旨。今天中公教育为大家提供一个找主旨的方法:关注指代词引导的尾句。因为指代词所引导的尾句一般情况下是对前文的总结或总结性评价,而这些往往是文段强调的重点,即主旨。下面中公教育带大家来看一道例题:

例题

中华文化有足够的智慧与气度消化外来文化,佛教被成功消化吸收就是一个例子。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广泛吸纳各种文化养料而始终具有自身鲜明特色,就因为它对外来文化并不是简单地拿来或拒斥,而是始终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然而,近现代以来,一些人对文化的认识存在两个显著的不平衡:一是中西文化比重的不平衡,二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教育中,就是对中华文化关注不够,而西方文化却占极大比重。这是有失偏颇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近现代对文化的认识存在误区

B.当代教育应关注中华文化因素

C.中华文化应在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

D.文化交流中应保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

【中公解析】C。文段首先指出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广泛吸纳各种文化养料而始终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原因是保持主体性,坚持以我为主。接着用“然而”进行转折,指明近现代以来一些人对文化认识存在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教育中,就是对中华文化不够关注、西方文化比重过大。最后用“这是有失偏颇的”直接对前文进行评价,表明作者观点,即在教育中要更多关注中华文化,发挥其主体作用,与此观点相符的为C项。A、D两项未提“教育”这一关键词,不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排除;B项说当代教育应关注中华文化因素,未突出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排除。故本题选C。

通过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到,尾句中出现了指代词“这”,它所引导的句子是对前文的评价,通过对“这”引导的句子进行理解,帮助我们准确找到了文段主旨。

以上就是中公教育为广大考生提供的关于主旨题中“指代词”的用法,同时也提醒各位考生,并非所有指代词都重要,如果指代词只是指代了某个具体概念或者后文并未给出作者的评价、态度或看法,那这个指代词就起不到引领主旨的作用了,这个时候就要回到文段,分析行文,理解作者的意图。希望各位考生用好指代词,巧解主旨题。


THE END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伊春中公ly)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伊春中公教育

微信号:yichunoffcn

立即关注

热门招聘关注查看备考干货关注查看实时互动关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