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黑龙江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行测 >

2023黑龙江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揭开“对策”的面纱

2022-07-22 10:28:34| 来源:黑龙江中公教育赵君超

主旨观点题目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重要题型,这类题目往往让我们基于文段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概括文段讲述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些题目是需要我们选择对策类选项的,有时候选择对策又与选项失之交臂。因此很多同学对是否选择对策类选项有很多“小问号”?今天中公教育就简单谈谈什么时候要选择对策类表述选项。

一、明确相关概念

1.什么是问题表述?

需要解决的矛盾、困难等,文中含有消极感情色彩、不好的词汇。

2.什么是对策类的表述?

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举措。换言之,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去解决问题的句子。

二、选择对策选项的几种类型

(一)文段直接提对策

提出对策的句子一般的带有明显的“对策词”。常见对策词如下:

1.应该、应当、应、需要、要、必须+做法

2.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

3.前提、基础、保障

4.负有……的义务/……的必由之路/……的法门之一/要领之一/势在必行

接下来我们通过题目体会一下文段如何提出对策、表达观点。

例题1

沿着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前进,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败。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治模式。如果脱离本国实际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就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实践中,有的国家就是因为简单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结果不但没有实现善治,反而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保障,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法治建设,都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法治道路直接决定法治建设成败

B.法治建设离不开本国的法治实践

C.应坚定探索适合自身的法治道路

D.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治模式

【答案】C。中公解析:文段首先说明法治道路的选择意义重大,世界上没有标准统一的法治模式;然后从反面论证,说明脱离本国实际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作用;最后再次强调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法治建设,都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由此可知,尾句通过“必须”引出对策,为文段的主旨句,主要论述的是进行法治建设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C项表述与此一致。A项“直接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文段说的是“直接关系”,排除。B项,“法治实践”文段未提及,且未指出关键词“法治道路”,排除。D项是文段论述的部分内容,未指出探索适合自身的法治道路,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本题选C。

可见,文段通过分析提出了对策,作者和核心想表达的是这个对策可不错的、能够解决问题的,往往主旨观点为“对策”。

(二)反面论证提对策

对策句有两种表达情况:

1.正面表述:应该、亟须、应该……

2.反面表述:如果/若……+不好的影响

例题2

当前,城市越来越像一台精密的仪器,任何一个没有拧紧的螺丝钉,都可能引发系统性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各个环节强化标准,没有城市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安全的目标就难以真正实现。然而,少数地方还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阶段,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有的在治理实践中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人自扫门前雪”。

下列选项中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当代城市要讲求治理的精细化

B.城市安全管理需要系统性思维

C.城市管理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

D.城市治理需要多环节统筹监管

【答案】B。中公解析:文段首先说明城市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其中的任何一个地方出现疏漏,都可能引发系统性问题。接着文段通过反面论证进一步说明没有各个环节强化标准、有城市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安全的目标就难以真正实现。最后,文段通过转折词“然而”强调现在少数地方仍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可知,文段意在表明城市安全需要各个环节强化标准、各个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对应B项,“系统性思维”对两个方面进行了高度概括。A项,“治理的精细化”非文段论述重点,文段意在解决系统性问题,排除;C、D两项,“多部门通力协作”、“多环节统筹监管”仅为对策中的一方面内容,概括不全面,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可见,没有A就不能实现B或者就有问题,说明要有A。

(三)文段仅提出问题

当文段中仅出现问题表述时,解决问题可能会作为正确答案出现在选项里,需注意提出的对策,一定要有针对性,即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例题3

为了鼓励阅读,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作家,无不极力论证阅读的好处。所谓好处,指的是阅读能给一个人带来现实回报。为此,规劝阅读的文章往往竭力证明诸多成功人士是如何善于从阅读中把握商机的。其实,竭力论证阅读对成功有所助益的人与公然持“读书无用论”者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即主张从功利角度诠释阅读的意义。由于现实中决定个人事业成败的因素相当复杂,阅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往往微不足道,这就淡化了阅读的吸引力,而过分功利地解读阅读,阅读就不可避免地变得干瘪、乏味,甚至沦为赤裸裸的工具。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读书无用论”源于对成功的盲目追逐

B.应从非功利的角度重新探寻阅读的意义

C.专家学者对于阅读方向的引导存在误区

D.过分强调阅读工具性会使读者丧失兴趣

【答案】B。中公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为了鼓励阅读,专家学者等人极力论证阅读能给人带来现实回报;然后由“其实”转折指出,论证阅读对成功有所助益的人与持“读书无用论”者都主张从功利角度诠释阅读的意义;最后从反面指出过分功利地解读阅读,会使阅读变得干瘪、乏味,甚至沦为赤裸裸的工具。分析可知,转折之后的内容是文段重点,意在批评从功利角度诠释阅读的意义的做法。A项,“读书无用论”在文段中被一笔带过,非文段重点,排除。B项,指出应从非功利的角度探寻阅读的意义,对文段重点理解正确。C项,文段论述“专家学者对于阅读方向的引导存在误区”意在说明不能过分功利地解读阅读,该项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D项,作为文段反面论证的部分,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本题选B。

小伙伴们,这就是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对策题的解法,小伙伴们掌握了吗?努力加技巧才会事半功倍,希望大家多总结,多思考,关注中公教育,带领大家按照学习路径科学、高效备考!


THE END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伊春中公ly)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伊春中公教育

微信号:yichunoffcn

立即关注

热门招聘关注查看备考干货关注查看实时互动关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