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黑龙江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行测 >

2022黑龙江公务员行测技巧:还在纠结主旨题选不选对策吗

2022-06-21 09:35:55| 来源:黑龙江中公教育余磊

在行测言语题目当中,有一类题目让小伙伴们“爱恨交加”,这就是主旨观点题。如果有小伙伴进行主旨题的题目练习,可能就会发现,一般当行文脉络呈现:问题+对策、问题+危害+原因分析、重要性+缺陷、问题+成功经验等时,作者不仅仅是想说这个问题是什么,危害有多大,而是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选项往往要选一个对策。这让小伙伴认为找到了答题“密码”,认为只要选择表示对策的选项,这个题目就能解决。可是,刷题多的小伙伴又会发现,有一些题,我选了对策结果却做错了。那到底怎样的题应该选对策,怎样的题不选呢?

其实,并不是对策项就一定要优先选择,很多对策项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一般需要选择对策项的题目需要具备下列两个条件:一是文段呈现问题+对策、问题+危害+原因分析、重要性+缺陷、问题+成功经验等结构的行文脉络。二是选项所给对策能够解决材料中的相关问题。

注意:如果对策不具针对性,可以选择具有概括性的选项。

接下来我们通过两道题感受一下:

例1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社会治理模式、民生保障等多方面矛盾,建设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我国在智慧城市的很多应用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像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顶层设计不足、缺乏体系性规划与创新等。另外,智慧城市建设有许多方面没有考虑到与市民切身相关的问题,市民的感知度并不明显。如何把智慧城市建设和市民利益结合起来,注重群众需求,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智慧城市落地问题的关键。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走在世界前列

B.智慧城市建设面临许多综合性问题

C.建设智慧城市可以解决城市建设诸多矛盾

D.建设智慧城市要接地气与群众需求相联系

【中公解析】D。第一步,材料分析:文段先说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取得的一些成果。接着通过“但”对前文进行转折提到城市建设存在问题。最后一句,针对前文提及的问题,以“……是关键”告诉我们: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把智慧城市与市民利益结合起来,注重群众需求。所以,我们文段意在强调的也就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把智慧城市与市民利益结合起来,注重群众需求。

第二步,选项分析:A在强调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情况,B说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C在说建设好之后的作用,但文段强调的是如何解决。所以排除A、B、C。而D在说建设智慧城市要接地气,要与群众需求相联系,文段也是在说建设智慧城市需要与市民利益结合起来,注重群众需求,所以D基本符合文段意在强调内容。故此题选D。

通过对这道题的分析,我们知道题干是问题+对策的行文脉络,所以重点落脚到对策上,而选项D是题干对策的同义转述,当选。

例2

现在很多人形成了一种习惯,要找什么问题、线索、资料,不假思索就去打开搜索引擎。可是网上的信息往往真假参半,怎么能不加考辨就当作研究的依据呢?再说,这种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行为,并不助于思考力的提升,反而可能形成“偷懒”的惯性。人们理解某种事物,往往需要逐步去了解和熟悉,这过程可能有许多感性的认知,是重要的积累。如果过多依赖网上的结论,容易形成碎片式、拼贴式思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碎片化思维不利于人们感性认知的形成

B.人们应增强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辨识能力

C.过于依赖互联网会阻碍人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D.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理解事物的方式和途径

【中公解析】C。材料分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人们习惯用搜索引擎查资料这一现象,接着指出网络信息真假参半,不能直接当作研究的依据,继而指出从网上搜索信息的行为不助于思考力的提升,反而可能形成“偷”的思考惯性。其后论述了人们理解某种事物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获得感性的认知和知识积累,最后进一步强调如果过多依赖网上的结论,容易形成碎片式、拼贴式思维。作者的观点是过多依赖搜索引擎去获取网上的结论无助于思考力的提升,反而容易形成碎片式、拼贴式思维。

选项分析:A项脱离了互联网这一论述对象,排除。B项只是针对过于依赖互联网其中一个弊端提出措施,不具有概括性,排除。C项表述与作者观点相符,当选。D项未涉及互联网对人的思考力的影响,排除。故本题选C。

对比例1、例2,我们发现例1中D选项给的对策能够解决题干所说的问题。但是例2中B项的对策仅仅只提到增强辨识能力,而材料的主要问题是过度依赖搜索引擎,B的对策不能解决题干全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的是概括全文的选项C。

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当题干有问题时,作者的倾向确实是想要解决问题,此时我们优选针对题干中的问题或原因提出“解决对策”的选项。但是,如果选项中的对策并不具有针对性,或者不能全面解决题干问题,此时如果还执着于选对策,显然不符合主旨题的考察目的。因此在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对文段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选择出正确答案。希望通过本文内容,能帮助同学们提高此类题目的总体把控能力。


THE END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伊春中公ly)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伊春中公教育

微信号:yichunoffcn

立即关注

热门招聘关注查看备考干货关注查看实时互动关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