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申论者得天下,这句话经常被广大考生常挂在嘴边,可见申论的重要地位。更多伊春公务员申论考试相关信息请关注伊春公务员考试网。
坚守道德底线,夯实发展基础。
“破窗效应”启示我们在集体无道德意识的环境中,会带来巨大的负面社会效应。不难看出,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民道德的养成和遵守。然而,道德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凝聚价值共识、制度共识和行为共识,守住道德底线才能更好的将信仰、权威和精神有机融合,才能划定不可碰的社会价值红线,标注不可越的社会文明底线,明确不可出的社会行为界限,唯有如此,才能让道德内化于心,成为人民谋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民众文明基础。
坚守法律底线,提供发展保障。
韩非子有言: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维护“法律”尊严,守住法律底线是执法者的基本信条,然而,社会发展中单靠执法者的底线意识远远不够,人民权益要靠法律来保障,法律权威同样要靠人民来维护。人们守住“法律底线”才能自觉塑造独立人格,自觉养成权利意识,自觉形成法治心态,为发展提供强大的法律支撑,有法律底线的健康发展,方能让人民多一些理性、少一点冲动,多一些独立、少一点盲从。拥有法律底线的国家,才能让每一个公民都在法治的轨道上合理表达诉求,在维护社会秩序中捍卫法治的尊严。
坚守政治底线,保证发展动力。
“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核心思想,也是党的作风建设从“治标”到“治本”的升级体现,会让我们党形成强大的感召力、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底线思维是正确处理权与法、情与法、利与法关系的标准,明确底线思维才能使立规矩成为一种自觉,讲规矩成为一种自然,守规矩成为一种习惯。唯有建立底线思维,才能达成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共识,才能真正实现心中有畏,行有所止,使广大领导干部即便不能站在道德高位有“境界”,也要守住“底线”不妄为。
底线无处不在,影响深远,“经济发展新常态”是经济底线的把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文化底线的划定,“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是生态底线的维系。“守底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底线思维是社会价值缺失的补给,是纪律至上观念的普及,是法治权威树立的养成,唯有“守底线”,才能风清气正,和谐太平。
推荐: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