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亮明观点】
“择校”问题近年来一直困扰着义务教育,也多为家长、社会人士所诟病。一段时间,取消“共建班”、“重点校”的呼声此起彼伏。
刚刚履职教育部部长的袁贵仁说:“老百姓是最讲实惠的,如果学校都很好,他们不会花那么多钱,跑那么远路去‘择校’。问题的根源是教育不均衡。义务教育是教育问题的重中之重,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就事论理】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一些地方政府选择了走培养“尖子”的精英教育路线,层层设置重点学校的制度,导致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因为畸形政绩观驱使,把发展教育事业异化成了办少数“一俊遮百丑”的学校。制度缺陷的“硬伤”加上畸形政绩观的“软伤”,使择校热愈演愈烈,而择校热客观上则将优质教育资源变成了谁出得起钱谁拥有、谁出钱多谁享受的不正常局面。
从学生家长的角度而言,“想上一流的大学,必须先上一流的高中;要上一流的高中,必须先上一流的初中;要上一流的初中,必须先上一流的小学;要上一流的小学,必须先上一流幼儿园;想上一流的幼儿园,必须先从早教抓起,越早越好……”现象的出现,充分说明了许多学生家长的方寸已乱,在高考制度的重压下,他们方寸已乱,只知拔苗助长,而不知尊重孩子学习和健康成长的规律,盲目跟风,为了学生的所谓前途而不惜让孩子站在那种违反教育规律的“起跑线”上。
【建议和对策】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普九’成功完成了‘有学上’,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里程碑;如果我们能够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让群众能够‘上好学’,那么这就是中国教育的又一个里程碑!”所以,遏制择校热,必管双管齐下,既治“硬伤”,又治“软伤”。
第一,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实施校长、教师城际、校际交流政策,特别要取消所谓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名校,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成为真正没有“选择性”的教育。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交流力度,继续探索和创新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政府要对薄弱学校采取倾斜政策,尽快提高它们的办学水平,实现高质量的均衡发展。
第三,建立政府依法治教的问责制,加强对出台保障青少年儿童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违规责任追究,促进中小学校以及幼儿园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言行一致。
第四,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必然,是提高学生各种素质的根本所在。为此,各种传播媒介要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全社会认识到“应试教育”的极大危害,以取得实施素质教育的共识,并切实付诸于教育实践之中。
第五,提高公众对教育的认识水平,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质量观,对择校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意义。应当加大对教育发展现状和政策措施的宣传,促使全社会全面、客观地了解教育发展情况,正确看待学校教育质量,增进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学生家长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争取社会各界对解决择校问题的理解和支持。
第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在一定区域内合理流动,努力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 2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