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炮制,历史上又称“炮炙”“修治”“修事”,是指中药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它是我国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也是体现中医药学特色的特定专用制药术语。
中药炮制的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
(1)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
一般中药原药材,多附着泥土、夹带沙石及非药用部分和其他异物,必须经过挑拣修治,水洗清洁,才能使药物纯净,方可保证质量,提供药用。
(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将净选后的中药材,经过软化、切削、干燥等加工工序,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如片、段、丝、块等)。它便于准确称量、计量,按处方调剂,同时增加饮片与溶剂之间的接触面积,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便于制剂。
(3)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药材经晒干、阴干、烘干、炒制等炮制加工处理,使之干燥,并使所含酶类失去活性,防止霉变,便于保存,久不变质。特别是一些具有活性的药材,如种子药材白扁豆、赤小豆等,必须加热干燥,才能防止萌动变质。再如桑螵蛸、露蜂房、刺猬皮等动物药,不经炮制就更难保存了。药材的酒制品、醋制品均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一些动物药及一些具有特殊气味的药物,经过麸炒、酒制、醋制等处理后,能起到矫味和矫臭的作用,如酒制乌梢蛇、醋炒五灵脂、麸炒白僵蚕、滑石烫刺猬皮、水漂海藻、麸炒斑蝥等,以便临床服用。
(5)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对一些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经过加工炮制后,可以明显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使之广泛用于临床,并保证安全用药。如巴豆压油取霜,醋煮甘遂、京大戟,酒炒常山,甘草银花水煮川乌、草乌,姜矾水制半夏、南星,胆巴水制附子等,均能降低其毒副作用。
(6)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如延胡索醋制以后能增强活血止痛功效,麻黄、紫菀、款冬花蜜制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大黄酒制后活血作用增强,淫羊藿用羊脂炒后能增强补肾助阳作用。
(7)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如生地黄功专清热凉血、滋阴生津,而酒制成熟地黄后则成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之品;生首乌补益力弱且不收敛,能截疟解毒、润肠通便,经黑豆汁拌蒸成制首乌后功专补肝肾、益精血;再如生天南星加生姜、白矾制后称制南星,功能燥湿化痰、祛风解痉,药性辛温燥烈,而经牛胆汁制后称胆南星,变为药性凉润、清化热痰、息风定惊之品。由此可见药物经炮制之后,可以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使之更适应病情的需要。
(8)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有些药物经炮制后,可以在特定脏腑经络中发挥治疗作用,《本草蒙筌》所谓:“入盐走肾脏”“用醋注肝经”就是这个意思。如知母、黄柏、杜仲经盐炒后,可增强入肾经的作用;如柴胡、香附、青皮经醋炒后,增强入肝经的作用,便于临床定向选择用药。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