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握行文脉络
通常总分文段的行文脉络是:提出观点,举例论证或者反面论证或者分析原因,再重申观点。
例题:在敬佩日本“工匠精神”的同时,我也发现,日本不是一个创造性的民族,他虽然可以精益求精,但几乎没有任何创新。我记得当时和日本同事交流时,问了他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日本发展这么快,科技也很发达,到底有什么东西是日本人发明的?当时他楞了一下,笑着说,暂时想不出来,回去查一下明天再告诉我。而到了第二天,他还是没有想出来。于是我就问了另一个日本同事,他也不知道。然后到了第三天,这位同事告诉我说,随身听是日本人发明的,我随即告诉他也不是日本人发明的。他虽然有些不爽,但后来还是承认了。通过这件事也让我感觉到,虽然日本在“工匠精神”方面的确做到了极致,但是创新不足。
中公解析:该文段第一句话,提出一个观点,“敬佩日本工匠精神,但没有创新。”接着举例子“和日本同事交流”,举例子同样是为了说明观点。例子一直到了第六句话。最后一句又说到了观点“创新不足”。这就是总分总结构的题型。
二、略读例子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观察到,看上去很长的一段话,其实主旨句就只有两个句子。而出题人花了大量的篇幅在讲述例子。然而这个例子对于观点起到的的是支持和论证的作用。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旨观点是一致的。所以,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能够概括出主旨句,大可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例子。
三、整合观点
我们把提炼的观点放在一起。敬佩日本工匠精神,但没有创新;例子;做到了极致,但创新不足。从我们概括注的这一个观点的第一句我们可以分析为,作者侧重的是“没有创新”,因为当中出现了一个转折词“但”。第三个句子中也出现转折词“但是”,侧重的是创新不够。把提炼后的观点放到一起,可以归纳为:日本的工匠精神缺乏创新。根据选项进行匹配即可。
发现,很多同学做题时担心漏掉题干的任何信息,花大量的时间在题干的阅读上,然而收到的效果却不理想。在练的过程中要总结一定的方法才能更好的适应公考,驾驭公考。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