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国家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行测 >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题客观化

2017-10-25 09:09:00| 来源: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题客观化

有志投身于为人民服务事业的年轻人现在多已在紧张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中了,备考中最难的是数量关系,最犹豫的莫过于言语理解。认为考生们首先必须先了解言语考查与日常言语的区别,理解言语客观化就是重中之重。

一、言语客观化的背景

言语本身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描述主义甚至认为语言的使用应该仅考虑是否能够表达明确的内涵和意图,这和生活中的言语较为类似——以沟通为目的。但作为公务员考试行测考查的一个部分,其本身的存在是一个单项选择题,也即是客观题,自然具有了可客观化的属性。

二、言语客观化的内涵

言语客观化实际是指在言语考查过程中所定义的一套标准化评价机制,能够在语句确定的情况下判断最优选项应满足的条件。所谓的客观化就是指选择的标准,这一标准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材料理解、选项适用和优先级考虑。

(一) 材料理解

对题目所给材料的理解决定了判断依据,文字是客观的,表达是主观的,理解自然也会因人而异。但作为单项选择题,言语在选择上是客观的,所以在理解上就只能趋向于客观,而所有的言语理解题在理解过程中的客观就体现为一点:忠于原文。只有忠于原文,才能找到最能表达作者意图的选项,才能真正满足问法的要求。

(二) 选项适用

在正确理解材料的前提下,选择选项成为主要工作,正确的选项必然是适用的选项,而适用的标准则决定了选择时考虑的角度,而这一点需要考虑命题人的设置角度,这就是学习的目的。比如逻辑填空在词语意思和用法上的考虑,而片段阅读则要考虑主题和表述上的细微区别。

(三) 优先级考虑

虽然选项适用的规则能够给予考生在选择上一些帮助,但总有一些题目在设计上存在缺陷或是考生在积累上的不足,在选择上会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只有参考优先级考虑,才能避免在选择上过多的浪费时间,保证时间不会无谓的被浪费。

【例题】空气、水、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必需条件。然而相对于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公众对土壤污染并不够重视,防治意识要弱很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雾霾来了我们能看到,河水变臭我们能闻到,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吃的大米、蔬菜是什么样的土里种出来的,含有什么不该有的元素。更可怕的是,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便很难恢复,如果今年这片地里种出的庄稼有毒,明年也必定带毒,若想恢复如初,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以及漫长时间。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土壤污染与其他生态污染有哪些不同

B.公众应重视土壤污染并提高防治意识

C.土壤污染危害的发现为何具有滞后性

D.土壤污染治理应舍得投入时间和财力

【中公解析】答案B。文段开篇指出空气、水、土地是人类生存三大必需条件,接着提出问题,即“公众对土壤污染并不够重视,防治意识要弱很多”,随后分析原因。整个文段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危害”,B项“应重视土壤污染并提高防治意识”为针对文段问题提出的对策,当选。A项“土壤污染与其他生态污染有哪些不同”,并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文段重点阐述的是公众对土壤污染防治意识薄弱的原因,而非发现滞后的原因,排除。D项,文段意在强调即便“投入时间和财力”也很难恢复污染的土壤,强调防治才是重点,排除。

【客观化体现】从忠于原文的角度考虑,全文其实并没有体现出公众的做法,仅仅只有问题及其危害分析,围绕的对象是“土地污染”,在选项适用上,四个选项虽然都体现了文段主题,但从文段重点来说,A、C选项都没有体现文段重点:危害分析。最后从最优考虑,B、D选项虽然都是解决手段,但只有B选项是针对原因的解决措施,更优先。

学会客观化主观题,告别言语纠结,更有效利用好时间,才能考场。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条件相关信息请查看》》 黑龙江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THE END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摩卡)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伊春中公教育

微信号:yichunoffcn

立即关注

热门招聘关注查看备考干货关注查看实时互动关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