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确文章结尾的基础要求,一是完整简洁,结尾作用在于收束全文,这就要掌握分寸,既要言简意赅又要考虑全文的完整性,不能拖泥带水;二是言之有物,对文章的结尾进行适当的升华是有必要的,但切忌空喊口号,无实质内容,动辄“让我们为……而奋斗吧”当属此类,容易给人以浮夸、底气不足之感。具体打造方式包括几下三种:
第一种,照应总论点式。这种结尾方式主要是对提出总论点的标题或者开头进行回顾、照应,以达到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的目的。例如文章标题是“从黄河精神中汲取民族前进的动力”,结尾可以适当回扣总论点,如“不断认识、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黄河的文化,是中华儿女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需要,也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让古老的黄河焕发青春,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我们要大力弘扬黄河精神,为民族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精神资源和用之不竭的强大动力”。
第二种,总结分论点式。即对全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的结尾方法,通常是对论点,尤其是分论点的总结。需要注意的是对分论点的总结,不是胡乱堆砌,需要适当进行加工,语言表述上稍作调整,使其呈现方式符合正常逻辑。如文章的分论点分别为“弘扬黄河精神,要挖掘黄河文化资源”、“弘扬黄河精神,要更新治理理念”、“弘扬黄河精神,要注重文化创意”,通过对分论点稍作总结形成结尾“黄河精神是炎黄子孙的共同财富,将为民族发展提供永恒的精神动力。只有明确弘扬什么、怎么弘扬才能使黄河精神代代相传。从挖掘文化资源、更新治理理念、注重文化创意这三个方面努力,有利于促进黄河精神的弘扬,使之永葆生机”。
第三种,借用名言式。即引用名言警句,并将其恰当的与文章的中心论点联系起来,在增加文采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文章中心思想。名言引用出处无具体要求,符合文意即可,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完善机制,实现文化产业的内容创新、人才创新以及制度的创新,才能够拨云见日,使我国的文化产业脱离低迷与犹豫的状态,真正实现文化产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实质性转变”。
古语云:结尾应“如截奔马”,即把洋洋洒洒的文章在适当地方收住,利落收束全文,于结尾处仍震撼人心。这是各位考生追求的目标,亦是努力的方向。
伊春国考交流群:193811113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