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忌:脱离材料,过于拔高。
脱离材料和照搬原文就像硬币的两面,亦需引起警惕。在有些考生心中,申论科目过于理论化抽象化,即便归纳概括题也应“上纲上线”,引经据典。这表明考生尚未理解申论考试的基本要求以及各个题型的本质区别。须知,归纳概括题的总体要点皆源自材料,材料中的“高端”关键词需提炼出来,材料中的故事案例需由表及里概括出来,呈现在答案中。适度的提升体现在总括句的提炼上,逻辑结构的掌控上,要点的准确规范上。
【例题】(2011市地级)“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中公分析】资料1和资料2围绕生活化的具体例子展开,考生只需找出相关要点有条不紊罗列下来即可,唯一需注意的是对众多要点按照三大主体呈现,即打工子弟学校、公立学校、家庭教育。要点内部的阐释虽然琐碎,但不可或缺。如,打工子弟学校数量有限、条件简陋、经费紧张,考生只需照此凝练概括即可,倘若升华成“我国当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匮乏、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则有宏大空洞之嫌。
三忌:要点混乱,缺乏条理。
条理性是归纳概括题目的基本要求之一。考生应明确,所谓有条理,并非添上连接词或标好数字序号便符合此项要求。条理体现在深层次的逻辑结构上。总体上,一般应符合总分结构,具体内容上,应明晰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适当归类划分合并。
【例题】(2014市地级)“给定资料3”是F市实施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工作大事记,请据此对F市所做工作进行分类总结。(15分)
要求:分类合理,内容全面。不超过200字。
【中公分析】资料3多是案例型材料,段落繁多,要点冗杂,细看下来,达数十条之多,如若直接按顺序呈现,不仅欠缺条理意识和归纳意识,更容易使得阅卷人遗漏要点。为此,在查找要点过程中,应有目的地进行归类,合并要点,将要点按照工作内容本身进行分类书写,如构建机制、开展宣传等。
“前车已覆,后当改辙”,提醒考生,针对归纳概括题的作答禁忌,需结合实战灵活领会,引以为戒。只有在试题、模拟题分析演练中,才能深入掌握以上作答误区的真实面貌及其变种,从而知己知彼,“克敌制胜”。
1 2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