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国家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行测 >

【每日一练】10月23日练习题答案

2013-11-18 16:27:06| 来源:中公教育
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1.B.【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常识。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因此,B选项错误,应为“恩格尔系数越小则生活越富裕”本题选择B选项。
    2.B.【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①说法错误,应为: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武力攻击东北,此后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⑤说法错误,应为: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并非东北地区。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3.B.【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A项说法正确:“胸有成竹”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文与可,北宋仁宗时期的一位著名的画家,特别擅长画竹子,有“墨竹大师”之称,他说:“我只不过把心中的竹子画出来罢了”。B项说法错误:“草木皆兵”,意为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但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后淝水一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阵亡。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C项说法正确:“一箭双雕”,出自《北史·长孙晟传》,相传长孙晟看见天空有两只大雕在争夺肉食,他只用一支箭便将两只大雕射了下来,原形容箭术高超,后比喻做一件事情达到了两种目的。D选项说法正确:“举案齐眉”,是汉时梁鸿和妻子孟光的故事——每当丈夫梁鸿回家时,妻子孟光就托着放有饭菜的盘子,恭敬地送到丈夫面前,为了表示尊敬,总是把盘子托的跟眉毛齐平,丈夫也总是彬彬有礼地用双手接过盘子;后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很有礼貌,很平等,是赞美夫妻美满婚姻的专用词。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4.D.【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宋朝王安石变法中与赋税制度有关的法令,有方田均税法、募役法:募役法,指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意服役的人收取免役钱,即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方田均税法,指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每户的多少肥瘠收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一条鞭法,是明代张居正推行,将各种名目的徭役、赋税并为一体,将役归于地,计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由政府雇人代役。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5.C.【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C项对应错误:应为“拉萨--日光城”“昆明--春城”,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6. A.【解析】牟利”与“谋利”都是获取利益,但用法不一样。大体上来看,“谋利”的使用范围要大于“牟利”。“牟利”一般指运用不正当甚至非法的手段取得利益,是一个贬义词,谋利则为中性词。从“却”这个转折可以看出,对国家炒家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所以,应当选择偏贬义的词,第二空锁定“牟利”。“兴风作浪”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惹是生非”指招惹是非,引起争端。此处无“招惹是非”之意,排除“惹是生非”。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7. B.【解析】第一空填入的词语形容受关注,受瞩目,“掩人耳目”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词义不符,排除D项;“有目共睹”形容极其明显,重点不在受关注,排除C项。第二空,“众目睽睽”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 (多用于贬义),而“大庭广众”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这里是指被许多人注视的情况下含羞入座,故选“众目睽睽”。“引人注目” 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8. C.【解析】第一空,“难言之隐”指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形容有难言的苦衷。“有口难言”指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前者可以做定语,后者多做状语,从后边“的地方”,可知选择“难言之隐”。第二空,“求知”对应的是知识,“知情”指了解事件的原委情状,故选“知情”。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9. B.【解析】第一空,“积攒”指长时间的积累而成,“积蓄”指积攒聚存,前者形容具体的事物,而后者形容抽象的食物,“力量”是抽象的事物,排除A和C项。第二空,“柳暗花明”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一帆风顺”比喻事情没有任何阻碍,十分顺利;这里是说复杂的事态得到转机,应该选“柳暗花明”。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10. A.【解析】第一空,“反响”指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应”指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社会反响”是较为固定的搭配,排除B和D项。第二空,“反唇相讥”指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笑、讽刺对方;“针锋相对”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行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从后边的“狡辩”可知,应该选“反唇相讥”,“针锋相对”用在这里不够具体。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1 2

THE END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孙康春)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伊春中公教育

微信号:yichunoffcn

立即关注

热门招聘关注查看备考干货关注查看实时互动关注查看